“市民圆桌”围绕“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”展开讨论
圆桌话题:
“小公厕”连着“大民生”,如何将“身边的关键小事”办好、办实、办细?
本期“市民圆桌”围绕“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”,邀请社区居民、公厕保洁员、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近50人参与。本次“市民圆桌”由市人民建议征集办指导,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、市绿化市容局、奉贤区绿化市容局主办,新民晚报“新民帮侬忙”融媒体工作室协办。
市民议题:
1.如何“大幅铺开”?
在奉贤区西渡公园,与会者参观了一座已完成适老化适幼化改造的公厕。公厕大幅度提升便民度与舒适度:增加坐便位,增设落地小便池、台盆扶手,无障碍坡道扶手“尖改圆”,门把手增设“有人”提示,提供轮椅手杖服务等。同时,原先的“无障碍厕所”改造成“第三卫生间”后,托婴板、宝宝椅、成人椅、子母功能马桶圈等一应俱全,洗手台的边缘部分还设计成了可避免磕碰的防撞圆角……
市绿化市容局环卫处的吴欣之说,去年,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成为市政府实事项目,目前已完成227座公厕的改造。据初步统计,上海共有公厕2983座,计划通过三年时间,做到能改尽改、应改尽改。“大幅铺开”,关键在于如何做到因地制宜、量体裁衣,让每一座公厕都能更加精准地满足所在地人群的实际需求。
奉贤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的王桂权表示,奉贤区共有环卫公厕156座,去年改造了10座,今年计划改造70座,上半年已完成23座。“样板间”需要复制推广,但难度也确实存在,公厕内外上下各种条件限制、区域内老弱妇幼人数比例不同等,都要纳入考量范围。倘若“千座一面”,往往会使好事陷入“不叫好”的尴尬。
讨论中,许多市民认为,让公厕更适老更适幼,不仅需要智慧,更加需要“走心”,“一厕一设计,一厕一预案”应成为精细化改造的“常规操作”。
2.如何提升满意度?
在西渡街道社会工作办的王志刚眼中,要提升市民群众对于公厕的满意度,就必须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过程听取民意。王志刚坦言,当初考虑到西渡公园西面人流相对较为集中,高峰时段如厕人数可达千人左右,因此在多次召开征询会后,决定对公园西侧公厕进行“扩容”。改造完成之后,市民满意度虽然提高了,但仍然收到不少诉求,于是东侧公厕的改造工作也开始了。王志刚说,办好惠民实事,不仅要在“问需于民”后的“改”字上见行动,更要在“问效于民”后的“跟”字上下功夫。
公厕保洁员许美华表示,公厕改造不只是“修立面”“补内胆”的硬件更新,更是“提品质”的软件升级,服务流程的规范化、服务细节的人性化、服务质量的优质化应成为让更多人点赞的理由。
建言献策:
>>>金点子一:提供免费湿巾
公厕改造后,带娃上厕所确实方便了很多。但不少年轻宝妈在给婴幼儿换尿布后,经常会手忙脚乱来不及洗手。建议公厕提供免费湿巾,解决特殊情况下的“燃眉之急”。
建议人 张晓燕
>>>金点子二:安装感应龙头
我经常看到有人在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,十分浪费。建议后续能够安装感应式出水的水龙头。
建议人 胡美康
>>>金点子三:增加夜间照明
现在不少公园和绿地都是24小时开放,漫步健身的老人、嬉戏玩耍的孩子特别多,而公厕的外部照明往往配备不足,一到晚上便漆黑一片,不仅公厕不好找,还存在安全隐患。建议增加公厕外部照明,使其在夜间也能一目了然。
建议人 温建萍
>>>金点子四:加强指示引导
在部分交通枢纽和公共场所,公厕的指示牌和引导标识往往是“稀缺品”,让人无法“按图索骥”,而有的更是“南辕北辙”,引人“误入歧途”。建议一是增加指示牌和引导标识,使之举目可见;二是提升指示牌和引导标识精确度,使之精准定位。
建议人 杨洪发
征集渠道
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信箱
新民晚报新闻热线:962555
移动客户端:新民App“帮侬忙”入口
今日头条号:新民帮侬忙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纵观国内汽车市场,说真的买车的大部分消费者都是以年轻人为主,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就连一向稳重大气的大众,也开始走高颜值路线...
消费者买车看重什么?造型?产品力?价格?能耗?在燃油车时代我们可能只可以选择其中一到两点,但到了电动化时代,那绝对是“小...